首页 > 游戏攻略

《大将军:罗马》小国优缺点介绍

时间:2023-08-05来源:网络整理:游戏藤(www.youxiteng.com)

关于凯撒大帝的故事

关于凯撒大帝的故事如下:

、公元前100年7月13日(另一说法为:公元前102年7月12日)恺撒生于罗马。其父担任过财政官、大法官等职务,还曾出任过小亚细亚的总督。母亲奥莱莉娅来自奥莱利·科塔家族。公元前119年外祖父卢西乌斯·奥莱利乌斯·科塔曾在担任执政官。

2、恺撒被送进了专门培养贵族子弟的学校。除文学外,恺撒还喜欢体育运动,他精通骑马、剑术等,肌肉发达,体魄非常强健。据记载恺撒在处理军事政务时沉稳内敛,认真严谨。

在商讨时言谈得体,颇有风度;在为人处事时,宽厚仁慈,开朗大度。但是恺撒也较为独断专行,他渴求知识和开创伟业。

3、公元前75年,他在罗德岛,拜师米隆之子、雄辩大师阿波洛尼奥斯的门下。在旅途中,他曾被奇里乞亚海盗劫持,后者要求以20塔兰特作为赎金。恺撒嘲笑他们不知道自己捉到了什么人,并要求海盗索取50塔兰特。

在等待赎金的38天里,他不得不同海盗们待在一起,他对他们开玩笑说获释后一定要将他们统统送上十字架。当他获释放之后做的第一件事便是组织一支舰队,捕获了所有劫持他的海盗。也许是因为那些海盗对其不错,恺撒为了减轻其痛苦,在把他们钉上十字架之前,割开了他们的喉咙。

扩展资料:

凯撒大帝为政举措:

当政期间,加强中央集权制,巩固统治基础。

首先,他以摧枯拉朽的方式破坏了旧的贵族共和体制,把军政大权集中于一身,基本上完成了向君主独裁制的过渡,把过去几百年发展中随时遇到问题、随时修修补补、牵强凑合起来的旧制度,做了一番整齐划一的工作。

其次,他企图使这个大帝国的统治集团基础更加扩大巩固。但这项工作仅只完成了一部分。凯撒在公元前44年被刺后,屋大维完成了把罗马共和国改建成帝国的任务。

最后,他颁布反对行省官员勒索的法令,扩大授予罗马公民权的范围,建立退役老兵殖民地,实行自治市法,增设高级官职等。此外,他改订历法,推行"儒略历"。

作为军事统帅,他善于并用政治手段与军事手段,分化瓦解和各个歼灭敌人。重视骑兵的作用,强调步骑兵协同作战;在兵力部署上建立了预备队,增大了战斗队形的纵深和稳定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盖乌斯·尤利乌斯·恺撒



世界历史上的著名人物

  1:穆罕默德 伊斯兰教创始人,政治领袖

  2:牛顿 发现日光十七色混合的人;发明反射式望远镜的人;微积分,二项式创始人;四大运动定论创始人;《原理》作者;恒星起源学创始人

  3:耶稣基督 基督教创始人;《圣经》作者

  4:释迦牟尼 佛教创始人

  5:孔丘 儒教创始人

  6:保罗 基督教最伟大的使徒;《新约》作者

  7:蔡伦 纸的发明人

  8:古登堡 活字印刷及活字印刷法的创始人,推广人

  9:哥伦布 美洲大陆发现者

  10: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相对论,相对论学创始人,核能发现者

  11:巴斯德 生源说创始人,细菌学创始人,疫苗创始人

  12:伽利略 “无阻力时不同重量物体下落速度一样”定理创始人,惯性定律创始人,太阳黑子,卫星论创始人;日心说创始人之一

  13:亚里士多德 古代史中最伟大的科学家,哲学家;天文学,动物学,胚胎学,地理地质学,物理学,解刨学,生理学,形而上学创始人 14:欧几里的 《几何原本》作者

  15:摩西 犹太教创始人,率领希伯来人走出埃及的人

  16:达尔文 进化论奠基人

  17:秦始皇 统一中国者

  18:奥古斯都 古罗马第一任皇帝

  19:哥白尼 日心说创始人

  20:拉瓦锡 基本化学理论创始人,元素说创始人,“呼吸等于燃烧”重要理论创始人

  21:君士坦丁大帝 第一位信奉基督教的罗马帝国皇帝

  22:瓦特 蒸汽机发明人

  23:迈克尔法拉第 发电机创始人

  24:迈克斯韦 创立了一组有四个方程式的表达电磁间基本定律的方程组

  25:路得 欧洲宗教改革的发起者

  26:华盛顿 美利坚合众国开国总统,美国解放者

  27:卡尔马克思 社会主义学说创始人

  28:莱特兄弟 飞机发明人

  29:成吉思汗 古元国开国皇帝

  30:亚当斯密 经济理论学奠基人

  31:爱德华德维尔(莎士比亚) 世界上最伟大的作家

  32:约翰道尔顿 将原子假说引入主流科学的人

  33:亚历山大大帝 世界上最著名的征服者

  34:拿破仑伯纳巴 著名的征服者,法国皇帝

  35:托马斯爱迪生 发明大王

  36:安东尼凡列文虎克 微生物发现者,高倍率显微镜发明人

  37:威廉默顿 将麻醉引入手术的人

  38:马可尼 无线电发明人

  39:希特勒 著名独裁者,征服者,前德国元首

  40:柏拉图 西方主流哲学创始人

  41:克伦威尔 英国议会民主制奠基人

  42:亚历山大贝尔 电话发明人

  43:亚历山大弗莱明 抗生素发明人

  44:洛克 首位集民主立宪思想之大成者

  45:贝多芬 世界上最伟大的作曲家

  46:海森堡 量子理论创始人

  47:路易思达盖尔 照相机发明人

  48:西蒙博利瓦尔 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解放者

  49:笛卡尔 法国著名数学家,科学家,哲学家

  50:米开朗基罗 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艺术家

  51:乌尔班二世 十字军东征号召者

  52:欧麦尔一世 伊斯兰教最伟大的哈里发

  53:阿育王 孔雀王朝第三代国王,印度帝国创始人

  54:奥古斯丁 罗马最伟大的神学家

  55:威廉哈维 发现血液循环和心脏功能的人

  56:欧娜斯特罗瑟夫 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实验物理学家

  57:约翰加尔文 著名新教神学家,道德家

  58:孟德尔 遗传学开创人,发现遗传基本原理

  59:马克思普朗克 “辐射能是以团状而非连续流式辐射”说法开创人

  60:利斯特 将消毒法用于手术的人

  61:奥托 内燃机发明人

  62:皮萨罗 西班牙著名冒险家

  63:克尔特斯 墨西哥征服者

  64:托马斯杰弗逊 美国著名总统,《独立宣言》起草人

  65:伊莎贝拉一世 著名西班牙王后

  66:斯大林 著名前苏联领导人

  67:凯撒 著名罗马领袖

  68:威廉一世 著名征服者,法国公爵

  69:弗洛伊格 精神分析学奠基人

  70:詹纳 牛痘接种术发明人

  71:伦琴 X射线发现者

  72:巴赫 著名音乐家

  73:老子 道教创始者

  74:伏尔泰 法国启蒙运动先驱者

  75:开普勒 行星运动规律的发现者

  76:费米 第一座核反应堆的设计者

  77:欧勒 十八世纪著名数学家,物理学家

  78:卢梭 著名教育家

  79:马吉亚维里 为统治而不惜使用一切手段的第一人

  80:马尔萨斯 人口危机发现者,《人口论》作者

  81:肯尼迪 阿波罗计划制定者,前美国总统

  82:平克斯 避孕药发明人

  83:摩尼 摩尼教创始人

  84:列宁 前苏联开国总统,世界上第一个共产主义国家缔造者

  85:隋文帝 再次统一中国的人

  86:达迦马 发现从欧洲到印度的最短航线

  87:居鲁士大帝 波斯帝国缔造者

  88:彼得大帝 俄国最杰出的沙皇

  89:毛泽东 引导中国走向光明的领导者

  90:培根 哲学新时代的先驱

  91:福特 流水线发明人

  92:孟子 儒家学派最伟大的继承者

  93:索洛亚斯德 索洛亚斯德教创始人

  94:伊丽莎白一世 英国最伟大的统治者之一

  95:戈尔巴乔夫 苏联最后一任领导人

  96:美尼斯 古埃及创世国王

  97:扎里曼 法兰西国王,萨克森的征服者

  98:荷马 《荷马史诗》作者

  99:查士丁尼一世 《查士丁尼法典》作者

  100:摩柯鲻罗 蓍那教创始人

数学小故事50字

1、数学家陈景润的小故事

数学家陈景润边思考问题边走路,撞到一棵树干上,头也不抬说:“对不起、对不起。”继续思

考。

2、数学家鲁道夫的故事

16世纪德国数学家鲁道夫,花了毕生精力,把圆周率算到小数后35位,后人称之为鲁道夫数,他死

后别人便把这个数刻到他的墓碑上。

3、数学家雅谷伯努利的小故事

瑞士数学家雅谷伯努利,生前对螺线(被誉为生命之线)有研究,他死之后,墓碑上就刻着一条对

数螺线,同时碑文上还写着:“我虽然改变了,但却和原来一样”。这是一句既刻划螺线性质又象

征他对数学热爱的双关语。

4、伽利略质疑

伽利略17岁那年,考进了比萨大学医科专业。

有一次上课,比罗教授讲胚胎学。他讲道:“母亲生男孩还是生女孩,是由父亲的强弱决定的。父亲

身体强壮,母亲就生男孩;父亲身体衰弱,母亲就生女孩。”

比罗教授的话音刚落,伽利略就举手说道:“老师,我有疑问。我的邻居,男的身体非常强壮,可他

的妻子一连生了5个女儿。这与老师讲的正好相反,这该怎么解释?”

“我是根据古希腊著名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讲的,不会错!”比罗教授想压服他。

伽利略继续说:“难道亚里士多德讲的不符合事实,也要硬说是对的吗?科学一定要与事实符合,否

则就不是真正的科学。”比罗教授被问倒了,下不了台。

后来,伽利略果然受到了校方的批评,但是,他勇于坚持、好学善问、追求真理的精神却丝毫没有改

变。正因为这样,他才最终成为一代科学巨匠。

5、小欧拉机智改羊圈

小欧拉帮助爸爸放羊,成了一个牧童。他一面放羊,一面读书。

爸爸的羊群渐渐增多了,达到了100只。原来的羊圈有点小了,爸爸决定建造一个新的羊圈。他用尺量

出了一块长方形的土地,长40米,宽15米,他一算,面积正好是600平方米,平均每一头羊占地6平

方米。他发现他的材料只够围100米的篱笆。若要围成长40米,宽15米的羊圈,其周长将是110米

(15+15+40+40=110)父亲感到很为难。

小欧拉却向父亲说,不用缩小羊圈,他有办法。父亲不相信小欧拉会有办法。心想:"世界上哪有这样

便宜的事情?"但是,小欧拉却坚持说,他一定能两全齐美。父亲终于同意让儿子试试看。

小欧拉见父亲同意了,站起身来,跑到准备动工的羊圈旁。他以一个木桩为中心,将原来的40米边长

截短,缩短到25米。跑到另一条边上,将原来15米的边长延长,又增加了10米,变成了25米。经这

样一改,原来计划中的羊圈变成了一个25米边长的正方形。

父亲照着小欧拉设计的羊圈扎上了篱笆,100米长的篱笆真的够了,不多不少,全部用光。面积也足够

了,而且还稍稍大了一些。

父亲感到,让这么聪明的孩子放羊实在是及可惜了。后来,他想办法让小欧拉认识了一个大数学家伯

努利。通过这位数学家的推荐,1720年,小欧拉成了巴塞尔大学的大学生。这一年,小欧拉13岁,是

这所大学最年轻的大学生。


向左转|向右转


扩展资料:

陈景润,1933年5月22日生于福建福州,当代数学家。1953年9月分配到北京四中任教。1955年2月

由当时厦门大学的校长王亚南先生举荐,回母校厦门大学数学系任助教。1957年10月,由于华罗庚教

授的赏识,陈景润被调到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1973年发表了(1+2)的详细证明,被公认为是对

哥德巴赫猜想研究的重大贡献。1981年3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曾任国家科委数学

学科组成员。1992年任《数学学报》主编。1996年3月19日下午1点10分,陈景润在北京医院去世,

年仅63岁。

唐太宗向大臣杜如晦道歉认错

唐太宗并没有将他的臣子们看成是狗,而是视之为朋友,他对待大臣的态度,就像对待朋友一样。唐太宗说过,他对于大臣们,要“推心待之”;太宗也曾经说过,一个君主要将臣子们看成自己的手足,也要将百姓看成是自己的肌肉,手足肌肉,都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君主不可以将之切割,因为一个人必然会爱护自己的手脚,所以太宗也会爱护他的臣子们。因此太宗与臣子们之间,培养了深厚的感情。

  唐太宗是一位不爱端架子的皇帝,他常常大宴群臣,宴会完后还会和大臣们一起做诗歌咏,所以君臣之间常常会有一起吃饭、聚会、聊天的机会。他不像中国古代其它的皇帝,除了上朝之外,跟臣子们并不常见面。相反地,太宗是经常与臣子们相接触,这种经常性的接触来往,不单只是要谈国家大事,也会谈个人的生活起居、家庭状况,所以君臣之间也深刻地彼此了解对方。这跟其它的历代皇帝,也不相同,其它的皇帝在深宫中生活如何,臣子们多半是不知的,而皇帝也不会愿意去了解臣子们的个人生活究竟如何,所以在其它的皇帝时,君臣之间的关系,只限于谈论国家大事而已,但太宗则深入到臣子们的个人生活领域去。

  人与人之间,要产生感情,不是只谈工作,若只谈工作,是不容易建立私人感情的,要建立私人感情,必须要了解到对方的家庭、私生活、思想与价值观念,才可能相互培养浓郁的感情。唐太宗在历史上,是极其少见会主动去关心臣子们私人生活的皇帝。

  贞观四年,宰相杜如晦病重,唐太宗亲自到他家慰问,两人相见,都痛哭流涕。不久,杜如晦就病逝了,病逝当天,太宗在宫中,吃到一个瓜非常美味,他想起杜如晦也是喜欢吃这种瓜的人,心中不禁凄凉伤感,就停住不吃,吩咐宦官将这瓜送到杜如晦的灵前奠祭他。这充分表露出唐太宗身为君主对臣子的真情至性。

  过了几天,太宗赐给另外一位宰相房玄龄黄金袋,并对房玄龄说:“想当初如晦跟你,同心辅佐朕,如今所赐,只独见你一人了,想起来,令人伤感。”于是凄然泪下。太宗接着又说:“朕听说民间传闻,鬼神畏惧黄金,所以朕命人做了这黄金袋,希望你送到如晦的灵前,献祭给如晦。”过了两天,太宗晚上梦见了杜如晦,第二天早上,太宗就告诉房玄龄,谈起昨晚的梦,不禁感叹唏嘘,于是命宦官也把自己吃的食物送去祭奠如晦。到了第二年杜如晦的忌日时,太宗仍没忘记此事,还派了宦官到杜如晦家中慰问其遗孀与子女,这份死而不忘的情感,也是史上少见的君臣之情。

  贞观十一年,镇军大将军段志玄生病,太宗亲自到志玄家中慰问,两人互相涕泣,太宗眼看段志玄已经病危,就对他说:“你尽管放心,朕会赐给你儿子五品官。”段志玄听闻,反请太宗将这五品官转授给他弟弟段志感,太宗照志玄遗愿,赐给志感五品之官。不久,段志玄就死了,太宗为之哀痛不已。

  贞观十一年,尚书右仆射温彦博去世,太宗很感慨地对左右说:“彦博忧国忧民,劳精竭神,朕已经觉得他平常压力很大了,却很后悔没能让他多去过些休闲生活,以至于早死,朕实在很难过。”左右告诉太宗说:“温彦博家中很穷,家中并没有正寝,他过世时,他的棺材与遗体是放在一个小房间中。”我们中国古人,非常重视“寿终正寝”的观念,正寝就是一个家中的正室,太宗闻言,立刻吩咐工匠替温彦博家中建造一个正寝,让温彦博的遗体可以停放在正寝上,也结束了一段君臣感情的佳话。

  贞观二十一年(公元647年),中书令(当时宰相之一)马周生了病,得了“消渴之症”,即是类似于今日的糖尿病,经过一年多,马周的病情仍未愈,唐太宗非常关心,为马周寻找一个清静的地方盖了间住宅,让马周去住,派名医去帮他看病,并经常派宦官去探望,有时还吩咐宦官,将自己吃的御膳送给马周吃。有一次,太宗到了马周家中,见他身体非常虚弱,太宗还亲自为马周调药,令马周感动不已,太宗走后,还交代皇太子,要太子常去马周家问安。这种君臣感情,在别的朝代是很难看到的。

  同样的例子是李绩(原名徐世绩),李绩是唐朝的开国功臣,有一年,李绩生病,医生开了药方,药方中有一味是用人的胡须烧成灰,做成药引,才能治疗这种病。唐太宗听到后,就把自己的胡须剪掉,命人烧成灰后送给李绩做药引。然而中国古人向来认为:身体发肤,是受之于父母,不敢毁伤,所以中国古人不剪发也不剃须,须发都留得长长的。太宗既然身为皇帝,他的须发自然更是尊贵,但他竟肯将自己的胡须剪下烧成灰,送给李绩当做药引,这种做法,不但令李绩感动得直叩头,头都叩出血来,其它大臣们知道后,也自然极其动容。可是唐太宗对李绩说:“你不用这样叩头,朕这么做是为了社稷,你不用如此重谢。”这种君臣之情的表现也是古来少有。

  贞观二十二年,宰相房玄龄旧疾复发,躺卧在床,唐太宗非常挂念,于是命人用轿子将房玄龄抬进宫中,直到皇帝身边才停轿。唐太宗对躺在病床上的房玄龄痛哭流涕,玄龄也为之哽咽不已,于是太宗也命名医救治他。同时还下令,房玄龄回自宅后,仍每天由皇宫内供给御膳给房玄龄,也每日派宦官探问房玄龄病情,如果回报是房玄龄能稍微进食一些食物了,唐太宗便面露喜色;如果宦官回报房玄龄病情加剧,唐太宗便脸色凝重凄惨。太宗对房玄龄的关怀之情,臣子们也都是有目共睹。后来房玄龄病重,临死前,太宗到房玄龄的家中,和玄龄握手话别,两人都悲不自胜,哭泣不已,君臣之间的感情,表露无疑。

  魏征是贞观年间最能诤谏的一位臣子,经常指正太宗的得失。贞观十六年,魏征生病不能上朝,太宗派宦官每天探问。魏征的家中其实很贫俭简陋,家中没有“正寝”,唐太宗此时刚好想在宫中盖一座小殿,听到魏征家中竟没有正寝的消息,就立刻要工匠们停工,把所有要建造小殿的材料送到魏征家中,为魏征盖了间正寝。才五天工夫,正寝便完工,同时太宗还派宦官送了一些很素雅的棉被、枕褥给魏征。

  太宗随后亲自去看魏征,魏征叩拜后正想讲话,太宗就抢先对魏征说:“朕知道你又要来劝谏朕不要花费这些钱财帮你盖房子,朕告诉你,这些东西都没有另外花钱,因为这些材料本来就是要替宫中添一座小殿用的,朕现在停止盖小殿,把这些材料送过来给你盖正寝,并没有多耗一分国家的钱,所以你不用操心了。”魏征闻言,当然感动地叩拜不已。过了几天,魏征病重,太宗又到魏征家中,抚着魏征的手臂,痛哭流涕,并问魏征想要什么东西?魏征回答说:“臣不要任何的东西与抚恤,臣只担忧国家的兴亡。”

  过了几天一个夜里,太宗睡梦中梦见魏征跟他说话,到了天明时,外朝奏报:魏征已经过世,太宗听了,大恸不已,并亲自到魏征家吊祭,还下令宦官送了许多丰盛的物资与仪队给魏征送殡。魏征的妻子裴氏,婉言拒绝,将礼物退还。太宗并没有因此责怪裴氏,还在魏征出殡的那天,亲自奔上皇宫的西楼,远远望着出殡队伍。

  因为按当时风俗,皇帝是不能亲自为大臣送殡的,所以太宗只能站在皇宫最高的楼上,远眺魏征的出殡灵车。此外,太宗也亲自替魏征撰写墓志铭文。皇帝亲自为臣子撰写墓志铭文,并还亲自亲笔书写的,这在中国古代实在难以见到。

  以上几段的事例,都足以证明唐太宗跟他的臣子们之间感情是至死不渝的。

  太宗跟臣子们的感情,是建立在相互的了解上。有一天,太宗和长孙无忌等几位大臣们一起吃饭聊天,太宗就对长孙无忌等人说:“人苦于不能自知,你们应该当面来评论朕的得失。”长孙无忌说:“陛下武功文德,跨越古今,发号施令,无不妥之处,所以我们看不到陛下有任何错失的地方。”太宗说:“朕是希望听到你们批评我的过错,你们现在却反倒过来阿谀朕了,朕今天想当面谈谈各位的得失,以为鉴诫。言之者可以无过,闻之者可以自改。”于是太宗就对在座臣子们,有长孙无忌、高士廉、唐俭、杨思道、岑文本、刘洎、马周、褚遂良等,都一一加以评论他们各自的优缺点,毫不保留。一个皇帝当着大臣们的面,批评大臣们的优缺点,这在历史上也极少见,可见太宗对大臣们的了解非常深刻,这种深刻,也产生了他们之间浓厚的感情。

  量大能容性真诚

  唐太宗和他的臣子们能建立深厚的感情,其关键在太宗。下面几点是造成他们君臣之间感情深厚的原因:

  一、太宗心胸宽大,会原谅臣子们无心的过失:举一个例子,刘洎任官散骑常侍,有一天太宗在玄武门宴请三品以上官员,在宴后,自己趁兴拿了笔就写草书。太宗平时就最喜欢王羲之的草书,他学王羲之的草书也非常成功,所以太宗的书法极好。太宗写完后,就把写的字赐给群臣,群臣们趁酒兴,就纷纷前来抢这墨宝,太宗每一幅字写完,大臣们就迫不及待从太宗手上抢过来,你争我夺。而刘洎并没有抢到,忽然心生一计,他跑到太宗御座上,到御座后面,当太宗写完一幅字,他就从太宗背后一伸手就把这幅字先抢到手里了。

  不过这个举动,被在场所有官员看到后,大家就大叫说:“刘洎登上皇帝的龙床,罪该当死,请求陛下法办。”太宗反而笑着说:“昔闻婕妤辞辇,今见常侍登床。”就是告诉大家今天是好玩的,不用太认真啦,事情也就没有再追究了。由此可见,太宗心胸是非常宽大的。

  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拿明太祖差不多的一个事例,来与唐太宗相比较,并说明明太祖的态度又会是如何。明太祖身边有一大臣叫做唐肃,唐肃曾因为有一点小过错,被明太祖免官放回乡里,明太祖有一天想起唐肃,觉得可以继续重用唐肃的才能,于是又再度把唐肃召回朝廷来。有一天,明太祖命令唐肃进宫,请唐肃吃饭,两人吃完饭后,唐肃拿起筷子对明太祖作揖表示感谢,明太祖就问:“这是什么礼节啊?”唐肃就说:“臣少习俗礼。”明太祖却怒说:“民间的俗礼,怎么可以天子面前为之?”于是就以不敬之罪,将唐肃贬官到毫州。

  其实,吃完饭拿起筷子对皇帝作揖以代表感谢,这种无心的小动作,都会让明太祖感觉到大为生气,如果这件事情跟刘洎比起来,那刘洎犯的不敬之罪可就更大了。可是唐太宗知道刘洎登上龙床只是无意之举,他也不过只是想得到皇帝的书法,才会有这无心的过失,所以不会计较他的无心之过,如此,才能维持君臣之间的感情。

  二、理性而不猜疑:太宗和臣子们谈论事情,都能就事论事,依理论事,不以个人的好恶判断,也不猜疑臣子们的动机是什么。举个例子,太宗时,有一位太常少卿(太常寺主管祭祀礼仪,太常少卿是太常寺的副长官,类似今日各部门的次长),名叫祖孝孙,太宗有次要祖孝孙教宫女们音乐,宫女们把祖孝孙教的音乐表演给太宗听,太宗听了却不满意,就责备祖孝孙。

  当时的宰相王珪和温彦博,就起来诤谏说:“祖孝孙是个精通音律之人,也是位文人雅士,又担任少卿,陛下忽然要他去教宫女们音乐,连我们都觉得很奇怪,我们也担心天下议论这是件怪事。”太宗就很生气地说:“你们都是我的腹心,应该尽忠职守,为什么现在要护下罔上,来为祖孝孙说情?”王珪就抗辩说:“臣本来是事‘前宫’(即太宗长兄建成太子,玄武门事变时为太宗所杀),罪已当死,陛下哀怜宽恕臣之性命,又不以臣不肖,将臣放在枢密之地,臣自当恪尽忠职。今天臣所言,又岂是为了私事?不料陛下竟然认为臣之诤谏,是为了袒护私事而责骂臣,这是陛下负臣,臣不负陛下。”太宗听到王珪义正词严的话,也就默然不语了。

  第二天上朝,太宗对房玄龄说:“自古帝王能纳谏者极少,因为忠言逆耳,良药苦口。昨天听了王珪责怪朕的话,朕也觉得很后悔,各位不要因为朕昨日不高兴,就不再直言进谏了。”太宗和王珪之间的这段对话,表现出太宗是位理性而不猜疑之君主,他并没有猜疑王珪的动机是不是不正确,而是就事论事,依理论事,认为王珪所言有道理,所以太宗就愿意接受,这也维系了太宗跟王珪之间的感情。

  如果王珪直言进谏,是遇到明太祖这般的君主,恐怕王珪早就被判以轻视君主之罪,因为王珪竟然敢说“这是陛下负臣,臣不负陛下”的大逆不道之语,若是明太祖,早就杀了王珪了。

  我们可以拿《明史•王朴传》做为对照。王朴在明太祖洪武年间,担任御史,性情非常梗直,常常跟明太祖辨是非而不肯屈。有一天,他又与明太祖发生争执,双方辩得非常激烈,明太祖也大为生气,命令将王朴斩首。王朴被押到斩首之处,太祖又赶快把他召回,问他说:“你改不改?”王朴说:“陛下不以臣为不肖,擢官御史,奈何摧辱至此?使臣无罪,安得戮之?有罪,又安用生之?臣今日愿速死耳。”

  明太祖大怒,吩咐拖出去立即行刑,王朴于是就被杀了。王朴这一段故事跟王珪对照起来,我们可以看出唐太宗是一位非常理性,能克制自己的人,这是太宗能维持君臣良好感情的一关键。

  三、太宗对臣子们有礼貌:皇帝对于臣子们,大体上是缺乏礼貌的,招之则来,呼之即去,但是太宗却是以朋友态度对待臣子。以李绩的事情为例,李绩是唐朝的开国功臣,在贞观十七年时,唐太宗立李治为皇太子,要李绩来辅佐太子,所以任命李绩为太子詹事兼左卫率。太宗对李绩说:“我儿新登储贰,需要好的人才来辅佐,朕现在将太子宫的事情委托给你,所以任命你做太子詹事。这官位,在资历上来说,是委屈了你,请你不要见怪。”

  这个故事说明了太宗对李绩非常有礼貌。其实太子是未来的皇帝,辅佐太子,对政治前途来说,是一片看好,虽然官位可能一时有点委屈,因为太子詹事的官位并不高,但是地位却很重要。且皇帝本来就可以任意调动臣子的职位的,给予一个臣子去辅佐太子,这是那个臣子的荣幸才对。可是太宗却非常客气,还向李绩致歉,这可见太宗对臣子们的礼貌是非常周到的。这也是维持太宗与臣子间,君臣关系良好的因素。

  再举一个例子,张玄素担任了宰相职务,有一天在大臣聚会时,太宗问张玄素是什么出身?张玄素在隋朝时是一位小吏,小吏,在唐朝人眼中是被看做十分卑微的人,所以他的出身很卑微,张玄素也为之惭愧,以致回答不出话来。孙伏伽在旁边就诤谏太宗说:“陛下,您好像是在羞辱别人。”太宗立刻想到张玄素出身低微,马上就向张玄素道歉。

  其实皇帝问臣子们是何出身,本来是很平常之事,但是由于张玄素出身太卑微,太宗问张玄素的出身,在礼貌上是有欠缺的,所以太宗立刻道歉,这是太宗对臣子们表现很有礼貌态度的又一例。

  四、太宗能够接受臣子们的诤谏:唐太宗度量甚大,贞观年间,臣子们几乎无人不谏,而太宗也都能够从善如流。在《新唐书》卷97〈魏征传〉里面,有一段话说:“(魏征)状貌不逾中人,有志胆,每犯颜进谏,虽逢帝甚怒,神色不徙,而天子亦为霁威。”除魏征之外,贞观年间大臣们诤谏的很多,而且有时诤谏态度也非常率直,太宗也不以为忤。

  相对地,明太祖就没有这种雅量了,我们举明太祖两个例子,可知明太祖对这方面的态度,跟唐太宗是完全不一样。《明史》卷139《李仕鲁传》:“仕鲁性刚介,由儒术起……以辟佛自任,及言不见用,遂请于帝前曰:‘陛下深溺其教,无惑乎臣言之不入也,还陛下笏,乞赐骸骨归田里。’遂置笏于地。帝大怒,命武士捽搏之,立死阶下。”

  此外,在《明史》卷139《茹太素传》也有一段记载:“(太素为刑部主事,上书陈时务累万言)太祖令中书郎王敏诵而听之,中言:‘才能之士,数年来幸存者,百无一二,今所任,率迂儒俗吏。’言多忤触。帝怒,召太素面诘,杖于朝。”从唐太宗跟明太祖的对照,可以发现唐太宗甚能接受臣下诤谏,而明太祖不能,于是造成贞观年间君臣关系非常良好,而明太祖洪武年间君臣关系非常紧张,两者大有差异。

  五、唐太宗拥有权力而不滥用权力:中国古代,君主的行为是超越法律之上,所以君主的权力不是法律所能规范,他拥有无限的权力。中国古代许多君主,便滥用这种权力,像隋文帝、明太祖,都滥杀功臣,就是滥用君主权力的最具体表现。

  唐太宗却非常慎重地使用他君主的权力,太宗说:“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太宗这句话,实际上表现出他对君位的认识,是继承中国儒家的民本思想。也就是说,太宗此言,反映出“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思想内涵,所以太宗非常慎重,不肯滥用权力,以免为天下人“弃而不用”。由于他不滥用权力,所以就能跟臣子们和平相处,于是感情也就更佳。

  六、太宗以朋友之道来对待臣子:中国古代的皇帝,是没有平等朋友的,因为在传统“天地君亲师”的观念下,君是只有一个的,所以不会有地位相等的朋友。但太宗却把自己降格下来,跟臣子们做平等地位,用朋友的态度来对待臣子,这在中国历史上极少见到。在历史上看到的好皇帝,对臣子态度较好的,也不过是不羞辱臣子而已,没有像唐太宗这样,对臣子像朋友一样的平等地位相对待。因为太宗如此,所以他不自大,不自傲。

  从以上六点可看出,唐太宗贞观年间,君臣感情的浓厚,实际上是唐太宗苦心经营得来的。唐太宗没有将他的臣子当成狗,而是将他们视为友人,如此,他的臣子们,也不会把太宗看成是猛虎,而把太宗看成是一位国君。于是,双方就不会有一种紧张的关系存在。太宗身为君主,会对友人般的臣子交付感情,而臣子对于太宗,也就会尽量尽到忠心,双方的互动,是非常人性的,于是,这种相互的交叉作用,当然就会产生一种浓浓的君臣之情。

  孔子说:“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孔子的话,只是一个理想,在中国历史上,君使臣以礼的,只有非常少的例子。贞观年间,太宗对臣子们,真是待之以礼,当时的臣,事君也确实以忠,这种忠,不是一昧地阿谀顺从皇帝,而是忠于国家,因为臣子们是把太宗视之为国君,君,一定附在国的上面,如果国亡,君也必定亡。

  所以贞观年间的臣子们,是穿过了君,而效忠于国,所以只要有利于国,他们便敢直接指责君主的失误,这才是真正的忠。也就是说真正的忠,不是忠于君主一人,而是忠于国家。所以孔子说的“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在两千年来的中国历史上,唯有贞观年间,把孔子这个理想实现了,可惜的是,只有短短的一段时间。(

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优缺点是什么?

大陆法系

优点:规则明确、系统。规则之间的逻辑关系构成一个概念体系、制度体系,运用容易。

缺点:僵化。当社会生活发展产生新的问题、新的案件时,法律上没有规定则难以应对。法律表现为缺乏弹性,不够灵活。

英美法系



优点:灵活。法律规则不是立法机关或议会制定的。而是法官创设的。当社会生活出现新的问题,新型的案件时,法官就可以创设一些规则以适应社会的变化。

缺点:没有制定成文法典,没有严格的概念体系,掌握起来比较困难,对法律的运用要求较高。

世界各国沿用的法律体系基本上可分为二类: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中国内地曾采用大陆法系。大陆法系又称罗马法系、民法法系、法典法系或罗马日耳曼法系,是承袭古罗马法的传统,仿照《法国民法典》和《德国民法典》的样式而建立起来的法律制度。

欧洲大陆上的法、德、意、荷兰、西班牙、葡萄牙等国和拉丁美洲、亚洲的许多国家的法律都属于大陆法系。香港和英联邦国家采用的是英美法系、英美法系又称英国法系、普通法系或判例法系。两大法系的主要差异有:

第一,法律渊源不同。大陆法系是成文法系,其法律以成文法即制定法的方式存在,它的法律渊源包括立法机关制定的各种规范性法律文件、行政机关颁布的各种行政法规以及该国参加的国际条约,但不包括司法判例。

英美法系的法律渊源既包括各种制定法,也包括判例,而且,判例所构成的判例法在整个法律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第二,法律结构不同。大陆法系承袭古代罗马法的传统,习惯于用法典的形式对某一法律部门所涉及的规范做统一的系统规定,法典构成了法律体系结构的主干。

英美法系很少制定法典,习惯用单行法的形式对某一类问题做专门的规定,因而,其法律体系在结构上是以单行法和判例法为主干而发展起来的。

第三,法官的权限不同。大陆法系强调法官只能援用成文法中的规定来审判案件,法官对成文法的解释也需受成文法本身的严格限制,故法官只能适用法律而不能创造法律。

英美法系的法官既可以援用成文法也可以援用已有的判例来审判案件,而且,也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运用法律解释和法律推理的技术创造新的判例,从而,法官不仅适用法律,也在一定的范围内创造法律。

展开全部内容

相关文章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