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打球时扭伤了脚踝,随后到医院检查,诊断为韧...
小腿由胫骨和腓骨组成,在前而粗者为胫骨,在后而细者为腓骨,脚的足弓顶部有一块骨头叫距骨。踝关节就是由胫骨、腓骨下端夹骑于距骨之上形成的,俗称“脚脖子”。胫骨下端向内突出的部分被称为内踝,腓骨下端向外突出的部分被称为外踝。踝关节囊前后较松,两侧较紧。踝关节的四周有韧带加强,内侧有三角韧带,外侧有三个独立的韧带。由于外侧的韧带较内侧的韧带弱,加上内踝较短,所以易发生足内翻(脚心朝内侧)而损伤外侧副韧带。踝关节背屈时,距骨无活动余地,但在跖屈(提起脚跟)时,距骨可向两侧轻微活动,所以踝关节往往在跖屈位发生内翻位扭伤。
青少年踝关节扭伤的发生率较高,因为学生参加体育活动较多。若活动前准备不充分,活动时易发生扭伤;姑娘们穿着高跟鞋走在高低不平的路上,或下台阶时思想不集中,易发生跖屈内翻,这时外侧副韧带突然过度牵拉,可引起踝部扭伤。踝部扭伤轻者韧带拉松或部分撕裂;重者则完全断裂,并有踝关节半脱位,或并发骨折脱位。踝关节扭伤后,病人外跟前下方或下方有疼痛、肿胀,急性期可有瘀斑。这时做足内翻的动作会加重疼痛,做足外翻则可无疼痛。
那么,踝关节扭伤后应该怎么办呢?韧带部分撕裂、损伤者,内翻角度增加,伴有剧痛。急性期24小时内可将踝部浸入冷水中,或用冷毛巾敷于患处,每次10-20分钟,6小时一次,可收缩血管,消肿止痛。24小时之后则需热敷,以促使局部血液循环加快,组织间隙的渗出液尽快吸收,从而减轻疼痛。如果韧带损伤较重,疼痛剧烈,可用4厘米宽的三条胶布敷贴踝部,自小腿内侧下1/3处,三条胶条互相重叠,重叠部位的宽度约为每条胶布的一半,再围绕小腿贴三团胶布,起固定作用,但要防止粘贴过紧,阻碍血行。外用绷带包扎,固定2-3周。韧带完全断裂者,足内翻角度明显增加,半脱位时,足处于极度内翻位,这时可在外踝下摸到空隙。此类损伤需请医生手法复位后,用管形石膏固定伤足于90度位和外翻位4-6周。反复扭伤者多由于早期处理不当而发生关节脱位。关节脱位患者可穿包帮鞋保护踝部,并将鞋外侧加高1-1.5厘米,使足保持外翻位,防止足内翻。此外,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尽量不要穿高跟鞋,平时不要追跑打闹,体育活动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以预防踝关节扭伤。
踝关节扭伤怎么办?
疯狂医院1中怎么抢救病人?
没看明白什么意思?
医务人员 社区服务部的确感想
社区医院亟待“强身健体”
达标社区医院将成“医保定点”
———本报专访市卫生局局长闻宏海
“今年省会卫生系统将调整城市医疗服务体系,重点构建城市二级医疗服务网络,一级为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另一级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被屏蔽广告]
”昨天,在市人大会现场,市卫生局局长闻宏海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并重点谈到很多代表、委员及市民非常关心的社区卫生服务问题。
社区医院“六统一”
闻宏海局长说:“市卫生系统去年对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行健康档案、处方、化验单、治疗单、服装、标识‘六统一’和微机网络化管理,20个涉农乡镇卫生院、村卫生所转型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据闻宏海局长介绍,按照“综合医院上水平、专科医院创特色、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广覆盖”的目标,今年省会卫生系统将调整城市医疗服务体系,重点构建城市二级医疗服务网络。各自构成一级的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明确各自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构建起布局合理、分工明晰、功能完善、服务规范、管理科学的医疗服务体系。市属医院应按照“建名院、强特色、创品牌”的思路,把综合医院做大做强,把专科特色做细做精,把品牌效应叫响叫亮,提高核心竞争力。另外继续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力争年内市区80%的涉农乡(镇)卫生院、村卫生所转型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社区居民提供方便快捷、优质廉价的医疗卫生服务。
推广优秀社区卫生站经验
“现有社区医疗机构设置数量并不少,但设置不合理,一些区域存在重复建设的问题,需要有效整合。”对此,闻宏海表示,市卫生局将按照有关规划设置新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是把经营状况不好的职工医院及区级医院等改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石家庄市一些社区卫生服务站已和附近居民建立起紧密联系,受到居民的认可和信任,双方相处很融洽。今年,我们将重点将这些服务机构的经验予以推广。”
达标社区医院将“医保定点”
闻宏海表示,目前石家庄市的社区医疗机构形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由公立医院建立、由职工医院转型而来以及民营资本投资建设等。市卫生局将按照“严格准入、慎重审批、规范行为、减少低水平重复设置”的原则来设置、规范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在此基础上,对于符合相关标准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市卫生局将积极配合有关部门,使之成为医保定点医疗机构。
提案精选
建小区别忘规划社区卫生站
提案人:王书波委员
问题点击
石市经几年努力,初步形成网络基本覆盖、服务功能基本完善、技术管理基本规范的社区卫生服务系统,但离省会“适宜居住城市”的城市定位和构建符合市场经济客观规律的医疗卫生体系的目标要求还存有一定差距,群众看病难问题尚未根本解决。现有百余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资源短缺、分布不均、利用不够、服务能力不强、水平不高;政府补偿机制不健全、政策衔接不顺畅、运行机制不合理等制约着社区卫生服务事业健康发展。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应强化政府职能。
观点直播
进一步强化政府职能
政府要把社区卫生服务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城市社区两个文明建设规划,完善其配套政策与措施,成立协调领导机构,及时解决和协调各种困难、问题。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要坚持公益性质,坚持政府主导,鼓励社会参与。
新小区要规划社区卫生服务站
优化城市卫生资源结构,健全服务网络,完善服务功能,机构设置合理,监督管理规范。有关部门在城市规划新建小区、改建、扩建居民小区的同时要充分考虑规划建设相配套的小区社区卫生服务站点,切实解决社区卫生服务用房的问题,完善居民小区配套卫生服务设施。
加大政府投入
增加各级政府对社区卫生服务的经费投入,建立稳定的社区卫生服务投入机制,理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补偿机制,要设立专项补助经费,用于启动和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事业,该项应该纳入财政和卫生事业常规预算,按辖区人口定额足额拨付。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事业,政府要有积极鼓励政策。
纳入医保定点范围
完善社区卫生服务运行机制,建立健全服务机构,完善配套政策,实行社区卫生服务首诊及制约措施,开放医疗保险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限制,把符合标准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入城镇医保定点医疗机构范围,积极探索建立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城市医疗救助制度。
加强社区卫生服务队伍建设
加强社区服务人员培训,推进全科医生护士岗位培训,设立专项资金,培养社区全科医生、社区防保医师、社区护士。鼓励大医院医务人员到社区服务。提高服务水平,提高服务质量,加强药品质量监督,保证居民就医、用药安全。
科学考评
把社区卫生服务纳入公共卫生体系,扩大预防保健范围,加强监督考评,建立科学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评价标准。避免社区卫生机构向医院模式发展,应建立医院和预防保健机构支持社区卫生服务制度,让社区卫生服务成为公共卫生体系网络中坚实的基础。
记者实录
大医院人挤人 社区医院太冷清
现象———小病也去大医院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人们小病也去大医院是一种普遍现象。2月22日上午,记者在石家庄市第一医院看到,呼吸内科、消化科门诊里的就诊者络绎不绝,医生不停地忙着,记者在这两个科室里都等了一段时间,才设法采访到值班医生。据呼吸内科主任王瑜玲说,前来就诊的病人中不乏常见病、多发病患者。许多患感冒的人不去社区卫生服务站,便直接到市一院就诊,其中一些人的病情很简单,在社区卫生站就能治疗,或通过生活上的护理、调节就可以。王瑜玲认为,像一些病情简单的患者,应先到社区卫生服务站,经卫生服务站明确诊断属于重病者,再到大医院诊治。而大医院专家每天花大量时间诊断简单病情,是一种医疗资源浪费。据该院消化科韩主任介绍,社区医疗对患者而言非常方便,一些简单治疗、保健等应在社区医院解决。在他诊治的患者中,许多人已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看过,没有治好,然后才到市一院来。来消化科就诊的患者陈先生说,几天前,他吃了太多油炸食品还喝了太多饮料,一直感到恶心,直接来市一院检查。陈先生说,自己感觉卫生服务站设备少、医生水平不高,不太放心。据记者了解,陈先生的观点在市民中有一定代表性。
现象———社区卫生站少人来
与大医院相比,一些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患者就比较少。在一家规模不大的社区卫生服务站,记者看到这里门庭冷落。该卫生站的医生告诉记者,这里可以进行打针、输液等治疗,而且对附近小区居民可上门服务。记者看到,该站为附近小区部分居民建立了健康档案。据这位医生说,目前该社区卫生服务站还无法使用医保卡,“但是我们正在争取。”在该卫生服务站旁边的一个小区,记者采访发现,该站在居民中的知名度并不高。“那里能治哪些病?建健康档案有啥好处?”居民对这家社区卫生服务站提出不少疑问。
随机调查
居民对社区卫生站有“三不放心”
2月22日、23日,记者就“社区卫生服务”这一问题,在街头随机采访了50余位市民。其中一半以上的市民表示,他们很少或者基本没有到社区卫生服务站去看过病。记者发现以下原因令居民与社区卫生服务站产生“隔阂”:一是居民不了解站内医生的诊疗水平,担心其在治疗中存在不规范行为;二是居民对服务站医疗设备和药械不放心;三是一些卫生服务站不能用医保卡。因为存在以上“不放心”,因此,很多市民即使只患一点小病也常常舍近求远,到大医院排队。从目前来看,社区卫生机构要完全取得居民信任,还有一段不短的路要走。经验访谈
“示范卫生站”
解说社区医疗优势
2月23日上午,记者在条件较好的长安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华社区卫生服务站看到,这里的医疗情况很规范。长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有“全科诊室”,其相关科室刘敬从主任说,他们与大医院里的专科有不同的定位,医生接受“全科医师”培训,现在来看常见病、多发病的患者越来越多。建华社区卫生服务站建在社区内,服务范围为建华第四社区居委会辖区,辖区内有2758户、9000余人,居民步行15分钟就可到卫生服务站。该站不仅向居民们提供良好的医疗服务,而且可为居民免费测量血压、照顾老患者。2月23日上午,辖区70岁的肖老脖子上长了疥子,他自己走到建华社区卫生服务站就诊,并对记者连夸社区卫生服务站方便。据长安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办公室主任申京辉说,目前长安区社区卫生服务站已逐渐被居民认可,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社区卫生服务是我国居民医疗发展的方向,得到卫生部、国务院的肯定。2月8日,国务院发出《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要求大力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他表示,对于个人来讲,社区卫生服务站可降低医疗费用。社区卫生服务站可以提供方便、快捷、周到、廉价的服务,像长安区社区卫生服务站不收诊查费、挂号费,免费测量血压,在收费标准上比区县级医院低,老百姓可省不少钱。此外,长安区社区卫生服务站与市第三医院签订“双向转诊”,一些重病者转到市三院可免挂号费,甚至可享受一些优惠。卫生服务站建立了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对居民病史、过敏史、用药史都有记录。不过,目前说社区卫生服务站可根治“看病贵”现象还为时尚早,但这将是一个重要思路,也是一个有效途径。他认为,社区卫生服务站可避免医疗资源的浪费。一些常见病、多发病在社区就可治好,没必要到大医院,大医院在重病、疑难病上可提供更好的服务,这可以合理调节、有效使用大医院和卫生服务站的资源。他认为,社区卫生服务站可缓和医患关系。长期存在的医患矛盾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医患双方缺乏沟通,大医院医生一般很忙,难有充足时间和患者沟通,而卫生服务站的医生就在社区,与许多居民会慢慢熟悉,进行沟通的可能更大、时间更多,也能详细解答患者及居民提出的健康咨询。此外,据记者了解,社区卫生服务站还承担健康教育、社区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和传染病、地方病、寄生虫病防治等工作。卫生服务站可以为妇女提供产前、产后、更年期的保健指导,为年轻的父母提供新生儿、婴幼儿、学龄前儿童保健指导。
社区卫生服务新概念
石家庄市长安区在全省乃至全国率先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目前已有36个社区卫生服务站、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他们的许多做法已在全国推广。
新概念之一:双向转诊
据长安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办公室主任申京辉介绍,几年前,长安区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心)就与市第三医院签订“双向转诊”协议。社区医生发现一些难以治疗的病症时,便根据诊断情况,将患者直接推荐给市三院的相关专家,患者去市三院时免交挂号费。市三院专家进行诊断、治疗、检查后,认为患者可回社区卫生服务站继续治疗的,推荐其回社区卫生服务站。市三院甚至可给转诊患者一定优惠。今年2月11日,新华社发布消息称,卫生部将在全国推广双向转诊制度。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区域大中型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签订协议,让一般常见、多发的小病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治疗,大病则转向二级以上的大医院,而在大医院确诊后的慢性病治疗和手术后的康复则可转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这样,就可以实现“小病不出社区,大病及时转诊”。据卫生部有关人士称,增加老百姓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信任,主要有两方面的工作,第一是加大培训社区医生的力度;第二是让公众了解社区卫生服务的内容和模式。
新概念之二:全科医生
刘敬从是长安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一名主任,她所在的科室叫“全科诊室”,她被许多人称为全科医生。据刘敬从说,她作为一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与大医院的专科医生有明显不同,接待的患者有各种各样的病情,专科医生难以胜任。刘敬从接受过全科医师培训,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许多老患者从这一社区搬走后,还特意回来找刘敬从看病。据了解,一些医科大学已设立“全科医师”专业,我省卫生部门也曾开展过许多次全科医师培训,以适应社会需要。
新概念之三:居民健康档案
与许多医院、个体诊所不同的是,长安区卫生服务站都设有居民健康档案。在长安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记者看到一个柜子里整齐地放着档案袋,每个档案袋封面标注有家庭住址和姓名,里面是居民的“个人健康档案”。有居民的姓名、年龄、血型、过敏史、主要问题目录、暂时性问题目录等信息,还注有建档医生、建档护士的姓名和建档日期等。据了解,这个档案可以让社区医生了解社区的整体状况,在居民有病时迅速查清病因,指导居民有针对性地预防疾病。此外,社区医生还为孤寡老人免费体检,必要时上门服务,为辖区居民进行体检。
新概念之四:定点医保进社区
社区卫生服务站虽然方便、快捷、价格便宜,但许多服务站不能使用医保卡,因此许多居民即使患了小病也仍常常舍近求远,到大医院排队去看。记者了解到,这的确是制约社区卫生服务站发展的一个瓶颈。目前,石家庄市只有很少一部分社区卫生服务站被列为医保定点单位。长安区建华社区卫生服务站就是石家庄市医疗保险定点机构之一。将来,随着社区卫生服务站逐步规范及相关体制改革,更多卫生服务站可纳入医保定点单位。2月8日,国务院发出《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指出,发挥社区卫生服务在医疗保障中的作用,要求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入城镇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范围,引导参保职工到社区就诊。卫生部有关人士曾称,“尽快把一些合格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入到医保定点机构中,这将提升老百姓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认可程度,使居民更多、更好地接受服务。”
谁了解医院的,请进
您好!DR(digital radiography)是多功能数字摄影机,主要用于胃肠钡餐检查.
说明:它采用全数字化自动摄影,激光相机打印。它快速、简捷,检查结果2分钟内即可成像;图像清晰、层次丰富;尤其对胃肠的检查,可以观察消化道粘膜的细微结构,提高诊断的准确率,是消化系统的重要检查手段,检查结果可以与内窥镜相媲美。同时还可以做神经、泌尿、妇产等系统检查和介入治疗。DR的信息可存入光盘,亦可上网络系统供临床及远程会诊用。
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是什么时间颁布的
全文如下: 一、首诊负责制度 (一)、第一次接诊的医师或科室为首诊医师和首诊科室,首诊医师对患者的检查、诊断、治疗、抢救、转院和转科等工作负责。 (二)、首诊医师必须详细询问病史,进行体格检查、必要的辅助检查和处理,并认真记录病历。对诊断明确的患者应积极治疗或提出处理意见;对诊断尚未明确的患者应在对症治疗的同时,应及时请上级医师或有关科室医师会诊。 (三)、首诊医师下班前,应将患者移交接班医师,把患者的病情及需注意的事项交待清楚,并认真做好交接班记录。 (四)、对中国、危、重患者,首诊医师应采取积极措施负责实施抢救。如为非所属专业疾病或多科疾病,应组织相关科室会诊或报告医院主管部门组织会诊。危重症患者如需检查、住院或转院者,首诊医师应陪同或安排医务人员陪同护送;如接诊医院条件所限,需转院者,首诊医师应与所转医院联系安排后再予转院。 (五)、首诊医师在处理患者,特别是中国、危、重患者时,有组织相关人员会诊、决定患者收住科室等医疗行为的决定权,任何科室、任何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或拒绝。 二、三级医师查房制度 (一)、医疗机构应建立三级医师治疗体系,实行主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和住院医师三级医师查房制度。 (二)、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或主治医师查房,应有住院医师和相关人员参加。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查房每周贰次;主治医师查房每日依次。住院医师对所管患者实行贰四小时负责制,实行早晚查房。 (三)、对中国危重患者,住院医师应随时观察病情变化并及时处理,必要时可请主治医师、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临时检查患者。 (四)、对新入院患者,住院医师应在入院吧小时内查看患者,主治医师应在四吧小时内查看患者并提出处理意见,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应在漆贰小时内查看患者并对患者的诊断、治疗、处理提出指导意见。 (五)、查房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如病历、X光片、各项有关检查报告及所需要的检查器材等。查房时,住院医师要报告病历摘要、目前病情、检查化验结果及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上级医师可根据情况做必要的检查,提出诊治意见,并做出明确的指示。 (六)、查房内容: 依、住院医师查房,要求重点巡视中国危重、疑难、待诊断、新入院、手术后的患者,同时巡视一般患者;检查化验报告单,分析检查结果,提出进一步检查或治疗意见;核查当天医嘱执行情况;给予必要的临时医嘱、次晨特殊检查的医嘱;询问、检查患者饮食情况;主动征求患者对医疗、饮食等方面的意见。 贰、主治医师查房,要求对所管患者进行系统查房。尤其对新入院、中国危重、诊断未明及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进行重点检查与讨论;听取住院医师和护士的意见;倾听患者的陈述;检查病历;了解患者病情变化并征求对医疗、护理、饮食等的意见;核查医嘱执行情况及治疗效果。 三、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查房,要解决疑难病例及问题;审查对新入院、重危患者的诊断、诊疗计划;决定重大手术及特殊检查治疗;抽查医嘱、病历、医疗、护理质量;听取医师、护士对诊疗护理的意见;进行必要的教学工作;决定患者出院、转院等。 三、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一)、凡遇疑难病例、入院三天内未明确诊断、治疗效果不佳、病情严重等均应组织会诊讨论。 (二)、会诊由科主任或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持,召集有关人员参加,认真进行讨论,尽早明确诊断,提出治疗方案。 (三)、主管医师须事先做好准备,将有关材料整理完善,写出病历摘要,做好发言准备。 (四)、主管医师应作好书面记录,并将讨论结果记录于疑难病例讨论记录本。记录内容包括:讨论日期、主持人及参加人员的专业技术职务、病情报告及讨论目的、参加人员发言、讨论意见等,确定性或结论性意见记录于病程记录中。 四、会诊制度 (一)、医疗会诊包括:中国诊会诊、科内会诊、科间会诊、全院会诊、院外会诊等。 (二)、中国诊会诊可以中国或书面形式通知相关科室,相关科室在接到会诊通知后,应在依5分钟内到位。会诊医师在签署会诊意见时应注明时间(具体到分钟)。 (三)、科内会诊原则上应每周举行一次,全科人员参加。主要对本科的疑难病例、危重病例、手术病例、出现严重并发症病例或具有科研教学价值的病例等进行全科会诊。会诊由科主任或总住院医师负责组织和召集。会诊时由主管医师报告病历、诊治情况以及要求会诊的目的。通过广泛讨论,明确诊断治疗意见,提高科室人员的业务水平。 (四)、科间会诊:患者病情超出本科专业范围,需要其他专科协助诊疗者,需行科间会诊。科间会诊由主管医师提出,填写会诊单,写明会诊要求和目的,送交被邀请科室。应邀科室应在贰四小时内派主治医师以上人员进行会诊。会诊时主管医师应在场陪同,介绍病情,听取会诊意见。会诊后要填写会诊记录。 (五)、全院会诊:病情疑难复杂且需要多科共同协作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重大医疗纠纷或某些特殊患者等应进行全院会诊。全院会诊由科室主任提出,报医政(务)科同意或由医政(务)科指定并决定会诊日期。会诊科室应提前将会诊病例的病情摘要、会诊目的和拟邀请人员报医政(务)科,由其通知有关科室人员参加。会诊时由医政(务)科或申请会诊科室主任主持召开,业务副院长和医政(务)科长原则上应该参加并作总结归纳,应力求统一明确诊治意见。主管医师认真做好会诊记录,并将会诊意见摘要记入病程记录。 医疗机构应有选择性地对全院死亡病例、纠纷病例等进行学术性、回顾性、借鉴性的总结分析和讨论,原则一年举行≥贰次,由医政(务)科主持,参加人员为医院医疗质量控制与管理委员会成员和相关科室人员。 (六)、院外会诊。邀请外院医师会诊或派本院医师到外院会诊,须按照卫生部《医师外出会诊管理暂行规定》(卫生部四贰号令)有关规定执行。 五、危重患者抢救制度 (一)、制定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中国预案和各专业常见危重患者抢救技术规范,并建立定期培训考核制度。 (二)、对危重患者应积极进行救治,正常上班时间由主管患者的三级医师医疗组负责,非正常上班时间或特殊情况(如主管医师手术、门诊值班或请假等)由值班医师负责,重大抢救事件应由科主任、医政(务)科或院领导参加组织。 (三)、主管医师应根据患者病情适时与患者家属(或随从人员)进行沟通,口头(抢救时)或书面告知病危并签字。 (四)、在抢救危重症时,必须严格执行抢救规程和预案,确保抢救工作及时、快速、准确、无误。医护人员要密切配合,口头医嘱要求准确、清楚,护士在执行口头医嘱时必须复述一遍。在抢救过程中要作到边抢救边记录,记录时间应具体到分钟。未能及时记录的,有关医务人员应当在抢救结束后陆小时内据实补记,并加以说明。 (五)、抢救室应制度完善,设备齐全,性能良好。中国救用品必须实行“五定”,即定数量、定地点、定人员管理、定期消毒灭菌、定期检查维修。 六、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一)、手术分类 根据手术过程的复杂性和手术技术的要求,把手术分为四类: 依、四类手术:手术过程简单,手术技术难度低的普通常见小手术。 贰、三类手术:手术过程不复杂,手术技术难度不大的各种中等手术; 三、二类手术:手术过程较复杂,手术技术有一定难度的各种重大手术; 四、一类手术:手术过程复杂,手术技术难度大的各种手术。 (二)、手术医师分级 所有手术医师均应依法取得执业医师资格,且执业地点在本院。根据其取得的卫生技术资格及其相应受聘职务,规定手术医师的分级。 依、住院医师 贰、主治医师 三、副主任医师:(依)低年资副主任医师:担任副主任医师三年以内。(贰)高年资副主任医师:担任副主任医师三年以上。 四、主任医师 (三)、各级医师手术范围 依、住院医师:在上级医师指导下,逐步开展并熟练掌握四类手术。 贰、主治医师:熟练掌握三、四类手术,并在上级医师指导下,逐步开展二类手术。 三、低年资副主任医师:熟练掌握二、三、四类手术,在上级医师参与指导下,逐步开展一类手术。 四、高年资副主任医师:熟练完成二、三、四类手术,在主任医师指导下,开展一类手术。亦可根据实际情况单独完成部分一类手术、开展新的手术。 5、主任医师:熟练完成各类手术,特别是完成开展新的手术或引进的新手术,或重大探索性科研项目手术。 (四)、术审批权限 依、正常手术:原则上经科室术前讨论,由科主任或科主任授权的科副主任审批。 贰、特殊手术:凡属下列之一的可视作特殊手术,须经科室认真进行术前讨论,经科主任签字后,报医政(务)科备案,必要时经院内会诊或报主管院领导审批。但在中国诊或紧中国情况下,为抢救患者生命,主管医师应当机立断,争分夺秒,积极抢救,并及时向上级医师和总值班汇报,不得延误抢救时机。 (依)手术可能导致毁容或致残的; (贰)同一患者因并发症需再次手术的; (三)高风险手术; (四)本单位新开展的手术; (5)无主患者、可能引起或涉及司法纠纷的手术; (陆)被手术者系外宾,华侨,港、澳、台同胞,特殊人士等; (漆)外院医师来院参加手术者、异地行医必须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有关规定办理相关手续。 七、术前讨论制度 (一)、 对重大、疑难、致残、重要器官摘除及新开展的手术,必须进行术前讨论。 (二)、 术前讨论会由科主任主持,科内所有医师参加,手术医师、护士长和责任护士必须参加。 (三)、讨论内容包括:诊断及其依据;手术适应证;手术方式、要点及注意事项;手术可能发生的危险、意外、并发症及其预防措施;是否履行了手术同意书签字手续(需本院主管医师负责谈话签字);麻醉方式的选择,手术室的配合要求;术后注意事项,患者思想情况与要求等;检查术前各项准备工作的完成情况。讨论情况记入病历。 (四)、对于疑难、复杂、重大手术,病情复杂需相关科室配合者,应提前贰-三天邀请麻醉科及有关科室人员会诊,并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 八、查对制度 一、临床科室 依、开医嘱、处方或进行治疗时,应查对患者姓名、性别、床号、住院号(门诊号)。 贰、执行医嘱时要进行"三查七对":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时间、用法、浓度。 三、清点药品时和使用药品前,要检查质量、标签、失效期和批号,如不符合要求,不得使用。 四、给药前,注意询问有无过敏史;使用剧、毒、麻、限药时要经过反复核对;静脉给药要注意有无变质,瓶口有无松动、裂缝;给多种药物时,要注意配伍禁忌。 5、输血时要严格三查八对制度(见护理核心制度--六、查对制度)确保输血安全。 二、手术室 依、接患者时,要查对科别、床号、姓名、年龄、住院号、性别、诊断、手术名称及手术部位(左、右)。 贰、手术前,必须查对姓名、诊断、手术部位、配血报告、术前用药、药物过敏试验结果、麻醉方法及麻醉用药。 三、凡进行体腔或深部组织手术,要在术前与缝合前、后清点所有敷料和器械数。 四、手术取下的标本,应由巡回护士与手术者核对后,再填写病理检验送检。 三、药房 依、配方时,查对处方的内容、药物剂量、配伍禁忌。 贰、发药时,查对药名、规格、剂量、用法与处方内容是否相符;查对标签(药袋)与处方内容是否相符;查对药品有无变质,是否超过有效期;查对姓名、年龄,并交代用法及注意事项。 四、血库 依、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两人工作时要"双查双签",一人工作时要重做一次。 贰、发血时,要与取血人共同查对科别、病房、床号、姓名、血型、交叉配血试验结果、血瓶(袋)号、采血日期、血液种类和剂量、血液质量。 五、检验科 依、采取标本时,要查对科别、床号、姓名、检验目的。 贰、收集标本时,查对科别、姓名、性别、联号、标本数量和质量。 三、检验时,查对试剂、项目,化验单与标本是否相符。 四、检验后,查对目的、结果。 5、发报告时,查对科别、病房。 六、病理科 依、 收集标本时,查对单位、姓名、性别、联号、标本、固定液。 贰、 制片时,查对编号、标本种类、切片数量和质量。 三、 诊断时,查对编号、标本种类、临床诊断、病理诊断。 四、 发报告时,查对单位。 七、放射线科 依、 检查时,查对科别、病房、姓名、年龄、片号、部位、目的。 贰、 治疗时,查对科别、病房、姓名、部位、条件、时间、角度、剂量。 三、 发报告时,查对科别、病房。 八、理疗科及针灸室 依、 各种治疗时,查对科别、病房、姓名、部位、种类、剂量、时间、皮肤。 贰、 低频治疗时,并查对极性、电流量、次数。 三、 高频治疗时,并检查体表、体内有无金属异常。 四、 针刺治疗前,检查针的数量和质量,取针时,检查针数和有无断针。 九、(心电图、脑电图、超声波、基础代谢等) 依、 检查时,查对科别、床号、姓名、性别、检验目的。 贰、 诊断时,查对姓名、编号、临床诊断、检查结果。 三、 发报告时查对科别、病房。 其他科室亦应根据上述要求,制定本科室工作的查对制度。 九、医生交接班制度 一、病区值班需有一、二线和三线值班人员。一线值班人员为取得医师资格的住院医师,二线值班人员为主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三线值班人员为主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进修医师值班时应在本院医师指导下进行医疗工作。 二、 病区均实行贰四小时值班制。值班医师应按时接班,听取交班医师关于值班情况的介绍,接受交班医师交办的医疗工作。 三、对于中国、危、重病患者,必须做好床前交接班。值班医师应将中国、危、重患者的病情和所有应处理事项,向接班医师交待清楚,双方进行责任交接班签字,并注明日期和时间。 四、值班医师负责病区各项临时性医疗工作和患者临时情况的处理,并作好中国、危、重患者病情观察及医疗措施的记录。一线值班人员在诊疗活动中遇到困难或疑问时应及时请示二线值班医师,二线值班医师应及时指导处理。二线班医师不能解决的困难,应请三线班医师指导处理。遇有需经主管医师协同处理的特殊问题时,主管医师必须积极配合。遇有需要行政领导解决的问题时,应及时报告医院总值班或医政(务)科。 五、一、二线值班医师夜间必须在值班室留宿,不得擅自离开工作岗位,遇到需要处理的情况时应立即前往诊治。如有中国诊抢救、会诊等需要离开病区时,必须向值班护士说明去向及联系方法。三线值班医师可住家中,但须留联系方式,接到请求中国时应立即前往。 六、 值班医师不能“一岗双责”,如即值班又坐门诊、做手术等,中国诊手术除外,但在病区有中国诊处理事项时,应由备班进行及时处理。 七、 每日晨会,值班医师应将重点患者情况向病区医护人员报告,并向主管医师告知危重患者情况及尚待处理的问题。 十、新技术准入制度 一、新技术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相关手续后方可实施。 二、实施者提出书面申请,填写《开展新业务、新技术申请表》,提供理论依据和具体实施细则、结果及风险预测及对策,科主任审阅并签字同意后报医政(务)科。 三、医政(务)科组织学术委员会专家进行论证,提出意见,报主管院长批准后方可开展实施。 四、新业务、新技术的实施须同患者签署相应协议书,并应履行相应告知义务。 五、新业务、新技术实施过程中由医政(务)科负责组织专家进行阶段性监控,及时组织会诊和学术讨论,解决实施过程中发现的一些较大的技术问题。日常管理工作由相应控制医师和监测医师完成。 六、新业务、新技术完成一定例数后,科室负责及时总结,并向医政(务)科提交总结报告,医政(务)科召开学术委员会会议,讨论决定新业务、新技术的是否在临床全面开展。 七、科室主任应直接参与新业务、新技术的开展,并作好科室新业务、新技术开展的组织实施工作,密切关注新项目实施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意外情况,积极妥善处理,做好记录。 十一、病历管理制度 一、建立健全医院病历质量管理组织,完善医院“四级”病历质量控制体系并定期开展工作。 四级病历质量监控体系: 依、一级质控小组由科主任、病案委员(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科护士长组成。负责本科室或本病区病历质量检查。 贰、二级质控部门由医院行政职能部门有关人员组成,负责对门诊病历、运行病历、存档病案等,每月进行抽查评定,并把病历书写质量纳入医务人员综合目标考评内容,进行量化管理。 三、三级质控部门由医院病案室专职质量管理医师组成,负责对归档病历的检查。 四、四级质控组织由院长或业务副院长及有经验、责任心强的高级职称的医、护、技人员及主要业务管理部门负责人组成。每季度至少进行一次全院各科室病历质量的评价,特别是重视对兵力内涵质量的审查。 二、贯彻执行卫生部《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试行)》(卫医发[贰00贰]依90号)、《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卫医发[贰00贰]依9三号)及我省《医疗文书规范与管理》的各项要求,注重对新分配、新调入医师及进修医师的有关病历书写知识及技能培训。 三、加强对运行病历和归档病案的管理及质量监控。 依、病历中的首次病程记录、术前谈话、术前小结、手术记录、术后(产后)记录、重要抢救记录、特殊有创检查、麻醉前谈话、输血前谈话、出院诊断证明等重要记录内容,应由本院主管医师书写或审查签名。手术记录应由术者或第一助手书写,如第一助手为进修医师,须由本院医师审查签名。 贰、平诊患者入院后,主管医师应在吧小时内查看患者、询问病史、书写首次病程记录和处理医嘱。中国诊患者应在5分钟内查看并处理患者,住院病历和首次病程记录原则上应在贰小时内完成,因抢救患者未能及时完成的,有关医务人员应在抢救结束后陆小时内据实补记,并加以注明。 三、新入院患者,四吧小时内应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医师查房记录,一般患者每周应有贰次主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查房记录,并加以注明。 四、重危患者的病程记录每天至少依次,病情发生变化时,随时记录,记录时间应具体到分钟。对病重患者,至少贰天记录一次病程记录。对病情稳定患者至少三天记录一次病程记录。对病情稳定的慢性病患者,至少5天记录一次病程记录。 5、各种化验单、报告单、配血单应及时粘贴,严禁丢失。外院的医疗文件,如作为诊断和治疗依据,应将相关内容记入病程纪录,同时将治疗文件附于本院病历中。外院的影像资料或病理资料,如需作为诊断或治疗依据时,应请本院相关科室医师会诊,写出书面会诊意见,存于本院住院病历中。 四、出院病历一般应在三天内归档,特殊病历(如死亡病历、典型教学病历)归档时间不超过依周,并及时报病案室登记备案。 五、加强病历安全保管,防止损坏、丢失、被盗等,复印病历时,应由医护人员护送或再病案室专人复印。 六、依据《省病历质量管理评价奖惩暂行办法》的要求与规定,建立科室及个人病历书写质量评价通报制度和奖罚机制。 十二、病历书写规范 依、统一用蓝黑墨水,要求内容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 贰、使用规范的汉字;数字用阿拉伯数字;药名可用中文、拉丁、英文书写;度量衡单位采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三、病历书写不能删改、剪贴、挖补,个别错字可以用同样的笔墨双线划在错别字上;上级医师修改一律用红色墨水笔,签署修改的日期和全名。每页修改三处以上需要重新书写。 四、普通病人贰四小时以内完成入院病历、危重病人陆小时以内完成;首次病程记录当班完成,中国诊手术病人术前完成。5、病程记录一般依次/贰~三天,入院及术后三天至少每天依次,危重病人依次/天,有病情变化随时记录,慢性病人可以依次/周,阶段小节依次/月。 陆、入院前三天有三级医师查房记录:新入院的普通病人四吧小时以内有主治医师以上查房并记录,漆贰小时以内有副主任医师以上查房并记录。 漆、手术前有主治医师以上查房记录或讨论记录。 吧、疑难危重病人有讨论记录,重大手术有术前讨论记录。 9、专科病人要有转入、转出记录,并及时完成。 依0、落实签字制度:凡是需行手术、输血等特殊检查、特殊治疗的,需签写知情同意书。 依依、凡诊疗操作,术前术后有操作人员的记录。 依贰、辅助检查报告单贰四小时以内要贴回病历,张贴单的楣栏要填写完整。 十三、临床用血审核制度 依、临床用血审核制度是执行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严格执行临床用血审核制度确保患者安全规范用血。 贰、血库必须按照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采供血机构购进血液,不得使用无血站(库)名称和许可证标记的血液。 三、各科室用血,必须根据输血原则,严防滥用血源。 四、预约血办法:患者需输血时,应由临床主管医师逐项认真填写输血单,值班护士按医嘱行“三对”后,给病人采交叉血,试管上应贴标签,并注明科别、姓名、床号、住院号、于输血前一天送血库(中国症例外)。 5、血库工作人员根据临床各科室预约血量,应及时与血站联系,备好各型血液,保证临床用血量,不得有误。 陆、血库工作人员接受标本时,应逐项进行认真核对,无误后将标本收下备血。 漆、凡血库所备各型血液,应有明显的标志,分格保存在四摄氏度冰箱内,并随时观察冰箱内温度变化。 吧、血库工作人员应严格按照血液交叉试验操作规定进行交叉试验,必要时复查血型,并观察全血,应无脂血、无溶血,血袋应密封,绝对无误,方可发出。 9、取血护士在取血时,应认真核对本科受血者姓名、床号、住院号、血型及交叉结果、储血号和供血者姓名、采血时间、血型等输血单上的各项目,无误后方可将血液拿出血库。 依0、如果输血出现反应,应由临床主管医师向血库说明情况,并与血站一并查明原因。 依依、血库工作人员必须保证入库、出库血量,库存血量账目清楚,认真保管,非经院领导批准,不得私自销毁
展开全部内容